现代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形象清新,但有时也难以理解。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歧义”是现代诗歌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然而,无论这种歧义是出于某种特定的表达方式、诗歌的求新,还是“什么是诗?”的提出,一首好诗不仅是歧义的,而且必须是值得深读的,让读者通过感知和想象的主动参与,发现歧义的复杂诗意和丰富的意蕴。我们的“诗人读诗”栏目,每周都会邀请几位诗人深度阅读当代诗歌。这种细读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邀请。读者将学到一些欣赏现代诗歌的方式和自由,然后就可以开始对现代诗歌的创造性阅读。第十二场,我们将邀请诗人郎朗聆听o 雅尼斯·里索斯(Yiannis Rissos)的诗《等待处决》,作者:雅尼斯·里索斯(Yanis Ritsos,1909-1990),希腊著名诗人、现代希腊诗歌创始人之一。 193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拖拉机》,1936年,他因为塞萨洛尼基烟草工人罢工写了一首长诗《伊皮达菲奥斯》而闻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致力于抵抗运动。战后,军政府两次监禁他,他的作品也被查禁。直到20世纪70年代他才被释放并出版了他的作品。他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本期诗歌等待表演。作者:Yanis Rissos 译者:冯墨尘 黎明时分,他就在那里,睁着眼睛靠在墙上。当他们用12把枪指着他时,他平静地觉得很快乐,很帅。他应该把胡子刮干净。远处地平线的淡粉色很适合他——是的,他的生殖器有某种特定的感觉。重量和温暖有点伤感——这就是太监们所看的地方,他们所指的地方。他已经成为自己的雕像了吗?在希腊夏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她看到他赤身裸体地站在广场上,在人群的肩膀后面,在饕餮而匆忙的游客后面,戴着一顶黑色帽子。我看着他,他骄傲地站在三个戴着童帽、化着妆的老妇人身后。行刑是在清晨进行的,即将行刑的男子是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黎明时分,他靠墙而立,面对着十二支长矛指着他。与其他被处决的人不同,他的眼睛没有被蒙住,所以他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没有颤抖或可怕的恐惧,他非常平静,就像一个人醒来打开窗户看到花园里新鲜的树木一样。不同的是,他真正经历的是他生命中、他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早晨。那一刻,我的全身充满了无畏的力量这是只有年轻人才能拥有的,我的身体和灵魂都得到了满足。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刮胡子,让这张即将消失的美丽清新的脸庞能与地平线上第一缕深红色的晨光相媲美:宇宙又一个重生的日子。就在这时,诗人竟然写下了几个字。很少有人将他与刑场的秘密细节联系起来:他的生殖器保留了一些重量,但由于太热而显得有些伤感,那是太监们看的地方,他们指的地方。从人体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都是隐秘而脆弱的。女性和男性生殖器官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从早期人类的生育崇拜到艺术创作和政治行动的隐喻,这一形象早已深入人们的意识和信仰中。在文学中,阴茎常被比喻为力量、激情和欲望,是尊严和主体性的象征。当一个男人被骂自私、小气、无耻时,大多数人都会说:“你不是男人。”与精力充沛、威严的男人不同,恰恰是“太监”、“太监”,无论是身体上还是人格上都缺乏诚信。这种人不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诗中至此,年轻人对自己的性没有什么伟大的想法,只有他觉得合适和“应该的”。然而,面对一群太监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太监,这显然是一个比喻。我失去了我的脊梁,我的独立,我的荷尔蒙,这是多么肮脏和淫秽。一群人攻击他们所讨厌的年轻人的尊严,骄傲和活力。那是他们不能拥有的东西。 根本不。但这不奇怪吗?结果,年轻人面对着武器,不加注意。他只是转过身来问他精灵,“我变成了我自己的雕像吗?”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希腊雕像。希腊有200多个有人居住的岛屿,其中大部分都有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雕像,包括大理石雕像、青铜雕像以及神、半神和人类的雕像。他的艺术极其细致,举世闻名。我曾经在离雅典不远的斯基罗斯岛上看到过英国诗人鲁珀特·布鲁克的雕像。这位被诗人叶芝昵称为“最年轻的英国英俊”的英国皇家海军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达达尼尔海峡的远征。不幸的是,他因蚊虫叮咬而患上败血症,很快被一艘法国医院船救起。1915年4月23日下午,他在前往爱琴海希腊斯基罗斯岛的途中去世。当晚,他的同伴将他埋葬在安静的橄榄树中。 斯基罗斯南部的小树林。他的裸体雕像位于岛的北部,那里有很多居民和游客。英国诗人鲁珀特布鲁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希腊,被埋葬在斯基罗斯岛。希腊人为这位英俊的28岁诗人铸造了一座裸体青铜雕像。兰兰 摄 为什么要为这位28岁、长得像古希腊神祇的才华横溢的诗人竖立一座裸体雕像?希腊人对诗歌、理性和美有着古老的热情。长期生活在希腊的学者们早就说过,希腊语中的“诗人”和“创造者”具有相同的词源。健康匀称的人体,尤其是年轻男女充满青春活力的纯净体态,是神圣完美的。充满神性的裸体雕像,象征着美丽与圣洁。在我们的诗中,即将被枪杀的年轻人想:他将成为一尊雕像,坚强而不朽,就像地平线上的黎明。意思就是向死而生。然后诗人改变了写作风格,来到了希腊夏季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诗中的年轻人看着广场上的一尊自己的雕像,他赤身裸体,年轻,头低着头。田高。在他面前,饕餮来来去去。这里有游客,也有化着妆、戴着黑帽子的老妇人,平静地过着忙碌的生活。一个热爱美食的女人和一个爱化妆的老女人对于美的看法一定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他们会看到状态吗?你能在人群中找到一个与雕像相似的人吗?一个陌生人。全诗到此结束。那么,这个年轻人死了吗?他怎么又来到了他的雕像附近?就诗人而言,他自然是不朽的。尽管他被杀了,但他仍然像生前一样生活在人群中,像一尊雕像一样美丽而神圣。诗人在这里轻松地运用了他特有的超现实主义笔触,用现实的细节来混淆生与死的界限。这就是希腊人所喜爱的“光之谜”。超现实主义诗歌在希腊的发展并不像在法国那样广泛。因为大多数希腊人一向尊重理性。希腊诗人埃利蒂斯曾经说过:他不是正统的超现实主义诗人,但承认自己深受超现实主义对情感的强调的影响。 “事物是通过感官来感知的,通过它们,我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引入诗歌中。”然而,尽管埃利蒂斯最终将情感提升到了神圣的水平,但这首诗的作者伊奥尼斯·里索斯却没有。超现实主义因其强调描绘现实生活而没有扎根,但也有通过特殊情感到达现实的效果。我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到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阿拉贡为他写的一首诗:“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叫扬尼斯·里索斯。”我觉得奇怪的是,利索斯似乎没有出版过中文译本的诗集。他1990年就去世了,所以他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尽管他多次被提名),也没有办法利用时事新闻来拉动销量。既然他已经五十年没有死了,他不能支付一分钱的版税。但我知道至少有七八个译者翻译过他的诗,有的翻译的作品足以出版一本诗集。世界各地都有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优秀的现代诗歌作为希腊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同时代人埃利蒂斯和塞弗里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和卡瓦菲斯却没有。但后者对文学的影响或许并不比前者小。当然,这是正常的。说起这首诗的诞生背景,就不能不说里索斯的一生。他1909年出生于希腊莫尼瓦西亚。1936年,他为塞萨洛尼基烟草工人罢工写了一首长诗。 “Ipidafios”立即名声大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致力于反法西斯主义的抵抗。战后,他两次入狱,他的书也被查禁。他的大部分言行都没有被当时的希腊军政权所容忍。时间。 1967年希腊发生军事政变,废黜君士坦丁二世,废除希腊王室。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他才被释放。 《等待行刑》这首歌大概就是在他的痛苦经历中诞生的。  上期作者评语/编辑兰兰/张进 校对何安安/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