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加大,“真金白银”正在帮助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比如以旧换新。新华社摄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小幅下降0.1%,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其中9月份上涨1.0%。增幅连续第五个月扩大,近 19 个月来首次回到 1%。核心CPI的温和上涨,既体现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的有效性,也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今年1-3月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5%,比上年提高9.0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一员,对稳增长、改善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中心矛盾之一。 CPI指数长期处于低位或负值区间,引发国民经济通缩担忧。因此,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事实上,9月CPI环比季节性上涨,同比降幅略有收窄,主要是一系列复杂的促消费政策持续发挥作用。早在今年3月,《促进消费专项行动计划》就已公布,提出了30项主要任务从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行动、支持保障消费能力行动、改善惠民服务消费行动、细化优化限制措施行动等八个方面开展工作。此后,围绕这一核心环节的多项宏观政策陆续推出。财政政策方面,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强。今年,财政部分四期向地方政府发行3000亿元专项超长期国债基金,通过“真金白银”支持扩大消费品贸易,释放本地消费需求。为此,符合汇兑政策的消费电子、视听设备、文化办公用品、家具和特定规模的通讯设备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显示,今年本季度消费电子及音像器材前3大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4%。 9月份,家电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0.5%,增速比8月份加快17.1个百分点。今年首次实现了20%以上的高增长,其中智能家电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汽车消费市场也日趋活跃。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请求数量为830万起,相当于每天有3万多人订购新车。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相继出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入手,有效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商业主体融资成本,进一步稳定激发消费潜力,增强市场活力。特别是货币政策在促进居民消费由初级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高端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家庭把钱花在家务、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而不是实物商品上。我国服务业消费潜力正在得到有效利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1-8月加快0.1个百分点,比同期商品零售快0.6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体育休闲服务、通信和信息服务、旅游咨询和租赁服务、交通运输服务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消费复苏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更有效地激发和挖掘消费潜力,仍然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增加居民收入的关键是强化消费水平政策,大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同时努力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另一方面,改善预期也是政策目标。期望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期望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还要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衔接,尽快形成协调一致的政策体系。扩大内需促消费政策能够发挥最大效能,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奥特作者: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何锐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