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克法兰与赵鼎新对话:找回现代生活的精神版图 – 新京报

10月19日,英国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会见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大学马克斯·帕列夫斯基社会学荣休教授赵鼎新。芝加哥参观了北京圣经园优生学读书空间,并举行了题为“找回现代生活的精神地图”的讨论。新书分享会“夺回现代生活的精神地图”和“宇宙学与现代世界”。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1.让“不可见”的宇宙学“可见”。什么是宇宙学?文明是如何形成的?艾伦·麦克法兰在他的《宇宙论与现代世界》一书中探讨了西方文化,特别是母语文化不断变化的世界观。历史来分析不同文明的思想体系如何映射权力结构、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并随着技术和权力关系的发展而悄然发生变化。麦克法兰在活动中表示,所谓宇宙学是一套由信仰、概念和假设组成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之于鱼、空气之于鸟。它是人们每天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底层思维框架。他引用了明代洪英明《蔡元坛》的名言,生动地解释了这种隐形性。 “鱼潜入水中,忘记了水。 “鸟儿随风飞翔,却不知道有风。”这正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它高于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和福柯提到的认识论,是一切学术理论的基本框架。 “范式”和“知识库”涉及的内容相对具体且较少宏大的学科问题,其核心是各种具体的理论。麦克法兰指出,他的新书试图让这种“看不见”的宇宙观变得“可见”,并解释我们今天的世界观是如何在历史上形成的。那么中西宇宙论的本质是什么?麦克法兰认为,西方思维模式植根于希腊逻辑。他指出,心灵是二元对立的。例如善与恶、黑与白、男人与女人、天堂与地狱、真理与谎言。这种二元观念构成了整个西方价值体系的基础。在艺术领域,自文艺复兴以来,绘画(视觉艺术)和诗歌(动词artal)一直被认为是独立甚至对立的学科,被称为“愚蠢的绘画”和“盲目的诗歌”。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强调阴阳和谐、万物互联。赵鼎新贝里埃夫斯认为,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发展出复杂的技术和思想(如宋代沈括的著作),而是说中国文明长期以来走的是与西方科学不同的道路,西方科学的基本逻辑是归纳和分类。这种思维方式源于周初的思想,更加注重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整体认识。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道可以是道,但不是道”。通过命名某些东西,我们可能会失去捕捉其不可言喻的本质的能力。麦克法兰进一步指出,这种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思维早在量子力学理论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展示了其面向未来的本质。宇宙论与现代世界 作者:艾伦·麦克法兰 译者:秦宇辰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25 年 3 月 宇宙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演变与权力结构密切相关。 H麦克法兰提出,意识形态体系的变迁与权力关系密切相关。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将中国视为理性政府的典范,并予以推崇。然而,当工业革命开始、西欧(特别是英国)取得绝对的技术和军事优势时,这种评价的镜子突然颠倒了。 19世纪,在西方看来,中国似乎从“模范”文明迅速滑落到“停滞”、“落后”甚至“野蛮”文明。麦克法兰承认,这种“帝国傲慢”是他成长过程中“或明或暗”的一部分。如果文明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平等的,时间概念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当一党明显拥有权力时,该党就会认为自己优越。对于耶稣会为何一度被西方国家视为“落后”,赵鼎新认为,当西方国家传教士最初接触中国时,耶稣会士与道明会、方济各会等教派之间存在差异,这意味着为了更好地传播上帝的福音,需要了解中国的思想和中国的知识体系。最终,多米尼加人获胜,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过度适应中国文化。这间接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形象。然而,西方对中国观转变(从“模式”到“落后”)的根本推动力是欧洲本身通过工业革命和扩张获得了绝对的军事和经济优势。这种优势需要合法化的话语,从而将中国构建为“停滞的”他者。传教士之争只是这个伟大故事发生变化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决定性的原因。现在权力关系再次发生转变,问题是: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强大ul,它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西方国家吗?这种权力关系深刻地揭示了文明之间的认知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往往是权力投射的阴影。 2 学会将文明的多样性视为一首交响乐 麦克法兰在其著作《宇宙学与现代世界》的序言中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危机四伏,分裂严重。我个人的做法是深入研究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并找到问题的根源……这种困境部分是由西方文明造成的,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社会、经济、意识形态和技术问题。” 变化,其中大部分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围。这些变化已经发生了数千年。随着我们逐渐从 COVID-19 大流行中恢复过来,并对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威胁和新机遇有了更好的理解,反思这些变化尤为重要。智能、文明的兴衰,因为我们需要识别并应对这些变化。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面对周围的意识形态、社会和其他压力,我们就像被困在玻璃瓶里的苍蝇。我们想要生存,就要想找到出路,唯一的方法就是开始了解我们周围的“瓶子”的本质。谈话中,麦克法兰先生回顾了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信仰体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19世纪末,西方国家坚信历史是直线前进的,文明就像梯子。西方国家到达顶峰并鼓励其他文明“攀登”。然而,1914年,这些自诩“理性”和“优越”的国家却陷入了血腥的泥潭。 屠杀。它持续了四年,造成约 1000 万人死亡。麦克法兰说:“我们真的那么理性吗?”我们的信仰被彻底摧毁了。”Co自称最先进的国家正在以最野蛮的方式互相残杀,信仰体系正在崩溃,社会科学已经超越了理论。从进化论到功能主义,重点关注当今社会如何运作。在这里,麦克法兰将我们正在经历的技术革命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变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正在重塑社会、政治和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经济。麦克法兰表示,他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收到了大量年轻人的留言,表达了对就业、生命意义和幸福真谛的困惑和焦虑。 “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他强调。 “西方的年轻人,尤其是美国的年轻人,正在经历更深层次的生存危机。他们不仅担心自己的工作,而且开始质疑民主制度本身,资本主义是否真的能带来幸福和宗教的意义。 “面对差异和冲突,出口在哪里?有人认为不同的文明最终会融合在一起,但这就像等待一棵橡树变成一棵山毛榉。他给出了两个充满东方智慧的比喻:钢琴、小提琴和鼓,各有不同,各司其职,但共同奏出壮丽和谐的乐章。不是一种文明同化另一种文明,像油和水一样,共存。 容器虽然很难融合、创造“和谐”,但相信未来会奏响“差异”的交响乐。 “我们必须学会将文明的多样性理解为一首交响乐。” “差异不是威胁,而是创造力的源泉。”记者/何岸速记/王凯丽编辑/校对:刘亚光/张彦军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