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贝壳财经报记者在上海文化广场目睹,非法售票现象再次增多。 “今晚《红楼梦》的门票是多少?所有地点都有,请查收。”10月26日晚上7点左右,上海黄浦区上海文化广场门口,几名男子四处张望,时不时拿出一些门票与路人聊天。在上海文化广场3号门门口,一名兜售者向贝壳财经记者逼近。上海记者假装询问价格,兜售者告诉记者,该剧的价格是多少?第一排中间的票价是500元,其他座位的票价是300元,然后他从手中拿出一叠门票给报社记者看。 这时,上海文化广场的一名保安看到记者和兜售者正在讨论价格,于是简单提醒了记者。我低声让开,不要挡路。随后,另一名“卖家”询问记者是否被罚款。如果您有门票,可以以 20% 的折扣回收它。 10月26日下午,上海文化广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于金明拍摄舞剧《红楼梦》背后的售票困境。 30%未售出的门票流向是一个谜。为什么经销商转售门票如此容易?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当晚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深受欢迎。门票在演出前两个月在网上发售,并在演出后不久就售空。不过,他所售门票并非实名制,而是以电子门票形式,使用“二维码”,不公开身份。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方便的,对于经销商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10月26日晚,疑似观众在上海文化广场入口处与市民交换演出门票。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于金明供图。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上海文化广场早在2023年底就已经试行“实名制”,以纠正经销商的混乱情况。同年12月15日上演的热门剧目《悲惨世界——法国音乐剧音乐会》,上海文化广场首次推出实名制购票规定,所有演出均售罄。各入口处将限制信息工作人员,观众入场时将加强实名检查。这一行动很好地防止了“黄牛”和第三方平台囤积和非法倒卖门票。不过,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上海文化广场的演出并非全部采用“实名制”。对此的回应是针对此事,贝壳财经记者多次致电上海文化广场公关部寻求解答,但截至发稿时无人接听。 10月26日,上海文化广场门口,大量疑似经销商的人员围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金明 供图 多年来,娱乐行业乃至展览场馆一直饱受倒卖行为困扰。今年,不少热门演唱会都采取了“强实名制”,要求人、身份证、门票合二为一,减少黄牛猖獗对门票市场正常秩序的影响。事实上,为了整治转售现象,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市场管理规范娱乐市场秩序的通知》”自2023年4月起,第五条规定:“对向市场销售商业性娱乐门票的娱乐主办单位和娱乐票务部门以及商业性演出门票进行监督管理”。“入场门票不得低于核定观众人数的70%。”这意味着,近30%的演出门票无法像作品门票一样正常销售。由于这些票据不公开出售,最终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流通。 10月26日晚,全场观众参与《红楼梦》演出 退票难、转票不便:现实阻碍“强实名”大规模推广。是否有必要将“强实名制”推广到所有文艺演出?贝壳财经记者现场采访了多位观众。其中,消费者杨先生认为,系统实名制虽然可能会震慑经销商,但不能转账。由于不退款,退款申请必须在提交前至少48小时提出,并收取20%的手续费。这些限制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望而却步,更加麻烦。如果发生什么事,可以将其转移给家人。“有些人没有带身份证件,这有点烦人。 “我觉得基本是这样,但没必要每场演出都这么做。”在上海文化娱乐行业工作了20多年的剧院导演李说。该导演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每部作品都有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以及严格执行购票、入场等措施。”l 名字要根据作品的受欢迎程度来决定。比如,让更多的观众去发现一个“微粒”的产品。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慈善票或者学生票。如果有想法的话,我们可以把规模调整得比实名制低一点。也就是说,我们想建立一个实名制门票,然后再出售的制度。“这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因为是实名制。”剧院正在想出新的演艺安排方式。市场上出现了黄牛现象。必须鼓励,但想要根除转包现象,仅靠文化和旅游部的通知和剧场方案是不够的,必须根据商业逻辑挖掘盈利潜力,引导消费者行为走向良性生态。10月26日晚,贝壳财经回购发现的涉嫌转包的图片。上海文化广场内的物品已移交当地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处理。北京贝壳财经报记者于金明主编陈莉编辑刘宝庆